日前,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发出关于简办婚丧喜庆的倡议,希望全市城乡广大居民传承勤劳节俭民族美德,弘扬文明健康时代新风,遏制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斗富、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倡议主张丧事简办,崇尚厚养薄葬,文明礼俗,简化丧葬程序,用环保、生态、洁净的方式悼念逝者。
丧礼,作为“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固有文化中最精密的瑰宝。主要是通过对亡者的尊重与怀念,来慰藉在世人的精神和心灵,客观上起到或者鼓励人或者警戒人或者使人反省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我们一些人家的做法却有违办丧事的初衷。甲家老人去世,腰缠万贯的儿子请来两拨吹鼓手,折腾得天昏地暗,附近的居民都被那嘈杂的声音吓得躲避起来,送葬仪式冷冷清清。乙家办理老人丧事时请来了歌舞表演,当地人一门心思听唱歌,竟没有过问逝者的情况。丙家的儿女眼睛只盯住收到的礼金,送葬刚刚回来,就因礼金分配不公而反目成仇。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我居住的小区有一家,父亲去世后,不吹喇叭不摆迷信祭品,不广而告之不收礼,儿女们将父亲生前的文学(新闻)作品复制放大,让大家参观展览。“想不到老爷子那么有才,那么善良,那么德高望重,死了太可惜”。几年过后,提起这件事,人们还记忆犹新。事实胜于雄辩。丧事大操大办,其实是对死者、对亲属、对居民的不尊重;丧事简办,则让死者安心地走,生者也从中受到教育。
市文明办的倡议书发表后,笔者曾对一些人进行了调查,大家谈到都打心眼儿里拥护省文明办的倡议,但要把丧事简办落实到行动上,还需要克服一些思想障碍。一是要克服“随大溜”的思想。一些人丧事大办是被“随大溜”的思想所绑架,怕简办遭人非议。二是要克服“盲目攀比”的陋习。办丧事比奢华、讲排场是愚蠢的行为,如果要攀比,应当是比科学、赛文明。三是防止“补偿”心理。一些人前些年在亲戚朋友家办丧事时随了不少“份子”钱,不补回来感到亏得慌。四是要克服“习非成是”的封建迷信思想。
实现丧事简办,除了宣传教育,还有动一些实招子。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积极倡议,做好城乡居民思想转化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对那些制售迷信冥品、出租迷信丧葬用品用具,趁火打劫、发“民难”财的不法分子采取必要的强制措施,使其思想上脱胎换骨,经营上釜底抽薪,不想、不敢、不能再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发“民难”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健全城乡红白事理事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