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50多岁遵化大叔写了一部《新童谣》!朋友圈被刷爆了!

作者:遵化文明网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8-04 09:00:00

一二三四五六七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

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传统民谣是重要的民间文学,那些流畅又有韵律的童谣好听又好记,在一代又一代的传唱中,留下了人们对于孩童时的美好情感与记忆。更重要的是,小小的童谣往往蕴藏着一个地方的人和事,甚至是一个地方过往的历史。

在遵化,有这样一个人,将遵化的历史故事编写成了新童谣,让更多的人在朗朗上口的节奏韵律中,将遵化故事传唱。

出北京   往正东

三百里   有一城

号遵化   后唐封

千年县   史留名


遵化意   颇殊胜
孔孟道   要遵从
以教化   老百姓
讲礼仪   重民风


……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遵化新童谣的创作人——万广宝。


       万广宝,男,1967年6月生,遵化市新店子镇东马各庄村人。1989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当过教师、乡镇文化站站长,2007年5月至今从事文物保护工作。在《唐山劳动日报》、《大江周刊》、《戚继光研究》、《滦河文化研究》、《四季风》(遵化市文联内刊)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历史、文学类作品。现任遵化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文物管理所所长。


       走进万老师的办公室,书桌旁堆满了《遵化市志》、《遵化文史资料大全》等众多历史类书籍。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的万老师是如何跟童谣发生了联系?听小编慢慢道来。

倾情新童谣

      2018年4月2日,在遵化市文广新局的一次周一早晨的例会上传达了童谣征集通知,当时,万广宝老师手头的业务工作比较忙,加上也没有什么灵感,也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4月21日,周六,下了整整一天的雨,无法外出,吃过早饭后,万老师忽然想起童谣的事,结合自己的家乡新店子镇东马各庄村,突然来了灵感,何不为老家写个童谣,几个的词汇“马各庄   遵化南,龙山前  黎河畔”在他的脑海里不断地翻滚着,3天后,一首关于马各庄村的新童谣《家乡赞》问世了。

马各庄   遵化南

龙山前   黎河畔

山水美   景色艳

史悠久   明朝建


马索珠   是祖先

皇帝封   将军衔

亲建村   功无边

到如今   六百年

……


     《家乡赞》写好后,经文友的微信公众号发表,得到遵化文友们的一致好评,一位老家是沙石峪村的文友见后十分高兴,邀请万老师给沙石峪也写一篇童谣,他欣然应允。4月30日,反映沙石峪村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的新童谣《愚公赞》很快写成,一经发表,得到很多人的转发赞赏。

沙石峪   基础难

有荒山   无土田

缺饮水   地干旱

穷困名   曾传遍


张贵顺  人中贤

村支书   老党员

不信邪   不信仙

学大寨   意志坚

……

      两首新童谣的大受欢迎让万广宝深受启发,为何不把遵化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辉煌旅游发展前景的村庄或名胜都以这种新童谣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从了解、向往遵化,进而发展至爱上、难忘遵化呢?经过对全市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及现存的名胜古迹等的系统梳理,地北头镇鲁家峪村、清东陵景区、铁厂镇铁厂村等14个地方先后纳入新童谣的写作计划。

      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万广宝相继创作完成了《遵化颂》、《鲁家峪》、《清东陵》、《夸铁厂》、《赞官房》、《汤泉赞》、《石门赞》、《马兰关》、《鹫峰山》、《禅林赞》、《罗文峪》、《洪山口》、《马兰峪》等新童谣创作,最终15篇新童谣收录进《遵化新童谣集锦》准备出版印刷。


致力于遵化文物研究

      如果说写新童谣是兴趣所致,那么文物研究在万广宝看来则是值得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文物研究工作对于历史专业出身的他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从事文物管理工作11年来,他始终奔走在一线,为遵化的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因为挚爱和专注,每一件历史文物在他眼中都是活态的生命体,都讲述着一段故事。文物研究工作是以“物”见“文”的工作,是从文字与形体上认识文物价值,从文物中发掘一个民族或是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的演变历程

“文物本不会说话,我们用观察与研究,代替它们来发声。”

在万广宝看来,遵化这个千年古县,底蕴深厚,还有很多史实需要考证、挖掘,遵化古城、铁厂、马兰峪、汤泉等地都是他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挖掘文物的价值,万广宝不知翻阅了多少历史书籍,很多市面上买不到的历史资料他就上网搜寻电子版,每当有一个重大发现时都会让他兴奋不已,他说那种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

      文物研究是一件既需要读万卷书又需要行万里路的工作,10几年来,万广宝的足迹踏遍了遵化的山山水水,那些古老的物件或是遗址就像是有着神奇的魔力一般,只有走进他们,亲眼见了才算安心。在河北师大学习历史的时候,万广宝并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跟遵化的历史有这么奇妙而深厚的联系,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用文字讲好遵化故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更艰巨的任务是将自己的所见所得用文字表达出来,怎样用公允的方式讲好文物本体的内涵,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2017年,在万广宝牵头下《遵化市文物资料汇编》编写完成,记录了遵化境内14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

除了记录文物现状,挖掘遵化的历史故事更是万广宝十几年来从不间断的工作,其撰写的《戚继光与遵化》、《抗日英雄洪麟阁与佟麟阁》、《洪麟阁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情节》等作品在《唐山劳动日报》、《大江周刊》、《戚继光研究》等报刊上发表。


       除了历史史实的研究外,万广宝还尝试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其根据东马各庄村历史人物故事创作的电影剧本《应梦将军——马索珠》经河北省版权局审核登记。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文字的力量更动人。”万广宝则选择用文字去将历史吟唱。遵化千年古县,有太多的东西包含在文物和历史遗迹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城市,文物成了诗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是一座城市厚重的体现。当时代变迁流转,那些沿历史长河溯流而来的文化和历史,成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思考,万广宝用他自己的方式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遵化、向往遵化、爱上遵化。

       || 友情链接

        河北      贵州      北京      四川      重庆      山东      湖北      云南      福建       上海      陕西      辽宁      新疆      安徽      甘肃      黑龙江      浙江      广东      山西       海南      江西      宁夏      湖南      河南      广西          芜湖      威海      武汉      绍兴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180006020号-3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