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机制、强载体、创氛围、树特色,连续两年在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地测评中获得满分。在今天召开的遵化市2020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文明校园工作推进会议上,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偀代表市教育局作了典型发言,这既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工作的认可,更是激励教育系统不断前行的动力。
高站位精准施策
一是强化机制建设。教育局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首位,并纳入“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领导包片、专人包点、系统联动”的工作机制,全面实施“目标管理、台账推进、考核促进”的管理办法,不断完善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等六大育人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全系统齐抓共管,高效推进,压紧压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模式创新。积极开展德育项目科研,全面实施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共同体”建设,强力推进各阶段德育工作“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接力育人”模式初步形成。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以加大思政教师配备、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深化“阶梯式”人才培养策略为主要举措,大力开展思政教师遴选、班级育人策略交流推广、名优教师“一带三”结对帮扶网络建设活动,全员化育人体系更加完善,干部教师德育水平大幅提升。
强载体多维发力
一是课内课外融合推进。加快推进德育内容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打造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6个学科试点。积极开展户外课堂建设,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和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命名教育基地52个,定期组织现场参观体验、追寻先烈足迹、传统文化感知、撰写实践报告等多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经典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高尚情怀。
二是学校家庭携手育人。大力实施“家校共育”工程,成功打造精品家长学校68所。定期开展全员家访、学校开放日和家长培训活动,常态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崇尚文明,守望相助”等家校牵手活动,家庭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家校育人合力显著增强。
三是主动引领社会风尚。擦亮“志愿遵化”品牌,组建55个干部、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的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常态开展交通指挥、卫生清理、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正气,树立阳光市民形象,成功打造省级学生志愿者服务品牌2个。开设“雨兴”、“育英”等公益讲堂15个,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建设书香遵化等各类公益讲座100余场次,常态化、全覆盖式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多举措打造文明校园
一是模板推进。以打造全点位精品文明校园为目标,确定了“培树典型,整体推进,推优晋级,点亮品牌”的创建模式,精选4所点位模板,进行全方位打造,多媒体搭建“随手拍竞晒平台”,常态开展交流互鉴、观摩拉练、对标赶超等学练赛提活动。
二是评选促进。对标文明校园“六个好”不断强化星级管理,定期组织“新时代好少年”发布会和文明系列评比活动,累计推出文明教师200余名,美德少年500余人,掀起了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的活动热潮。
三是创新引领。强力推进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选树“空中花园”、“弘扬穷棒子精神”、“发扬愚公精神”和“传承红色基因”等文化特色示范校25所,积极开展“公益广告创意大赛”,累计征集优质公益广告180余个,逐步摒弃了全篇一律的网上下载,文明校园品位全面升级,先后两次实地测评均以满分战绩摘得桂冠,黄骅、迁西、曹妃甸、张家口、怀来等多个县市相继来我市进行观摩学习。
讲奉献合力攻坚
教育系统在做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化人力、物力、财力支撑,三年累计投资27万元主动出击,改善承包小区环境,动员干部教师放弃暑假、投入实地测评攻坚,高质量绘制电表箱96个、文化墙1500多平米,发放创城宣传单10万余张,入户模拟调查500余家,开展洁城行动200多场次,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全民创城最强音。
成绩代表过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永远在路上。2020年,教育系统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加满油、鼓足劲,大力发扬遵化创城精神,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涵,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做出教育系统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