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 具体名单如下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名单 唐山市 中央驻冀单位和省直单位 (唐山) 张晓军 遵化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疫情面前,他是战“疫”一线的“急先锋”。疫情防控,十万火急。按照省市安排部署,他以抗击非典时的敏锐与经验第一时间响应,立即成立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8个工作组,制定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捋顺工作流程;第一时间设立预检门诊,第一时间启动发热门诊,第一时间院感科做好院感防控和知识培训,保证防护措施到位;第一时间调配ECMO支援唐山,第一时间派出精干医护逆行援鄂;12小时建成标准隔离病房,112小时完成PCR实验室改造并率先在全省县级医院中开展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带领全员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面前,他是战“疫”一线的“总指挥”。作为遵化市新冠救治专家组组长,他主持制定了新冠救治方案指导全市救治;他坚持靠前指挥。从1月22日开始,他每天早7点前就到发热门诊、预检门诊、急诊科、隔离病房检查督导;坚持每天召开领导小组、救治小组和现场会议,通报最新疫情,会商汇总防控任务落实、发热及留观病例等情况,及时快速做出工作部署,调整相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面对疫情,他首先果断处置。随着全市进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身经百战的他及时调整了对发热病人的管控机制。并果断决策对2例从昆明旅游回遵的发热人进行单间隔离观察,第一时间筛查出来自非疫区全市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有效避免了疫情扩散。面对疫情,他强调有效防控。面对防控形势的不断变化,他及时提出了预检分诊“零漏筛”、科学防护“零感染”、严格管控“零扩散”、感染患者“零死亡”的“四个零”总要求,与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患者、集中救治“四集中”诊疗原则紧密结合,同时根据全市实际,不断完善优化各项流程,随时跟踪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诊治情况,动态调整方案预案,及时总结培训宣传,群策群力、精准施策、严防死守,形成联防联控防控网,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序高效。 疫情面前,他是战“疫”一线的“定心丸”。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张晓军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听到张晓军解决问题的声音。白天在医院里开会协调,夜里到市里开会提专家建议。设立院感防控巡查员、开通专家在线咨询、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协调解决告急防护用品,提出全市、各医疗机构、各发热定点医院、各集中隔离观察点专家建议……,一项项举措使他成为了让职工和领导心里踏实的“定心丸”。 疫情面前,他是战“疫”一线的“贴心人”。没日没夜的防控工作已经让他忙得废寝忘食,但全院职工特别是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危冷暖却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从一线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到心理干预,从每天送水果到送鲜花,从买羽绒服到送鸡汤,从备战轮休到写慰问信,从关心个人到问候家庭,职工的关切在哪里,职工的需求在哪里,他就往哪里想往哪里做,他对职工的“硬核表达”,感染带动着党员干部和职工,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党员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彰显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名单 唐山市 中央驻冀单位和省直单位 (唐山)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 2020年新年伊始,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医疗卫生防控体系迎来了一次大考。面对这场涉及生死的残酷考试,遵化市人民医院坚持党建引领,党委班子带领全院职工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门诊部积极响应,第一时间设立预检门诊,筛查发热病人;第一时间启动发热门诊,抽调精锐人员增强发热门诊力量;第一时间组织门急诊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培训;第一时间取消休假,奏响这院战“疫”冲锋号最强音。 闻令而动,快速响应,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开展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始终坚持张晓军书记提出的“三个原则”,即对疫情动态管理、分层管理、精准管理;严把“三个关口”,即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关口、门急诊关口、住院关口。 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关口 全院关停2个入口,对开放的9个入口设立预检分诊,护士们战严寒斗酷暑,挑战“冷、重、恐、痛、热”各种艰难,24小时坚守岗位,严密控制着医院大楼所有入口的人员进出,构筑起医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3+2,即扫码、测体温、戴口罩+追问流行病学史、保持一米距离;不断完善问诊路径,统一制定制式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八问”;发热门诊首诊医生对发热患者落实首诊负责制,对发热可以居家治疗患者签署《居家隔离告知书》,建立微信随访平台,指导患者合理治疗,随访到位,一管到底。 门、急诊关口 为确保患者不被漏诊,患者在预检分诊测体温后,到门、急诊就诊时需进行二次体温计腋温检测;落实 “一人一诊一室”制度,如需陪护进入诊室,也需二次测量体温;在各窗口及患者等候区均张贴提示告知,制作“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地标线”,防止人员聚集,设立专职院感督导员督导落实。在门诊候诊椅上粘贴“隔座落座”标识,提示患者保持安全距离;门诊患者禁止到住院病区就诊;为避免人员聚集,增加了线上专家问诊咨询、预约挂号服务。 (3)住院关口:在各病区严格执行门禁管理,限制陪护,谢绝探视,对固定陪护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紧盯严查,精准施策,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1月27日通过发热门诊严密筛查发现我市首例高度怀疑病例,立即启动院内专家组会诊,及时上报流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有效控制密接范围,短短8天时间内控制住了遵化整个疫情的发展,实现了预检分诊“零漏筛”、科学防护“零感染”、严格管控“零扩散”、感染患者“零死亡”的“四个零”要求。疫情常态化以后,我们动态调整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设立院感防控巡查员,群策群力、精准施策、严防死守,使医院内部形成联防联控的疫情防控网,高质、高效的完成了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举全院之力,增强核酸采集、快速检测能力 自6月份北京疫情爆发至复产、复工、复学以及近期各大高校返校,核酸采集量骤增,面对大量核酸采集工作,门诊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迅速组织协调,调配全院医护人员,制定和完善了我院核酸检测实施方案和流程,保证核酸采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最高采集量每天达到2000多人次.一直持续数月,工作人员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彰显了遵医精神和力量。 疫情防控常态化非正常化,我们再创新举措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病例已突破3千万,国内也时有境外输入病例报告,处于大流行阶段,就疫情蔓延态势来说,新冠病毒已经变成“常住病毒”,但跟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不一样,有其特殊性,强调疫情防控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并固化下来,克服松散、麻痹大意思想。落实“三个关口”必须三次测体温三次追问流行病学史,层层严防死守,铸成严防病原体输入的铜墙铁壁。 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在预检分诊口、门诊收费窗口、门诊药房、放射CT、彩超及门诊检验科候诊区等12个人员密集处常态化设立志愿者服务岗,督促来院人员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不聚集并答疑解惑,保证疫情防控措施到位的同时并提供优质服务。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院门诊部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决以责任担当彰显初心使命,坚持把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抓深、抓细、抓实,用医者大爱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健康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