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昨天,遵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
实现教育体制机制创新突破
深刻影响未来我市教育发展格局
下面,跟随小编的镜头
一起去现场感受这重要的时刻
芳菲五月,百花争艳。5月24日上午9点,在遵化市第一中学南门口,我市举行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仪式。
唐山市副市长、政府党组成员兼遵化市委书记李贵富与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绍辉为遵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揭牌,市长董学忠宣布“遵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
那么,“第一中学教育集团”
究竟是什么样的机构
能为遵化学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是唐山市组建的4个优质教育集团之一,集团以市一中为核心,联合益众中学、城郊一所初中开展联合办学,通过系统培训、业务指导、输送管理资源等优势互补措施,实现跨学段、集团化发展,示范带动全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加强“百年一中”建设,组建遵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是我市认真落实唐山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教育高地的战略部署,全面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和跨学段教育深度融合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未来我市的教育布局、学校发展、育人模式和招生方式等,都将带来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在遵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仪式结束后,
我市隆重举行全市教育大会。
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
5月24日上午,我市在第一中学组织召开遵化市教育大会。此次大会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和河北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唐山市打造教育高地的具体要求,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打造书香遵化、再创教育辉煌,奋力谱写新时代遵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遵化实现重返百强、再创辉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唐山市副市长、政府党组成员兼遵化市委书记李贵富,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绍辉应邀出席会议。遵化市长董学忠,市委副书记、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刘金柱,市委副书记梁立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海柱,市政协主席崔明等副县级以上领导出席会议。
刘绍辉对我市近年来的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遵化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
董学忠就落实会议精神讲了四点意见。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担负起打造书香遵化、再创教育辉煌的历史重任;二是聚焦立德树人,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推动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四是创优教育环境,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凝聚推进遵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梁立航主持会议,并就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确保逐项落到实处,推动遵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金良作教育工作报告。
会上还观看了教育发展专题片《书写奋进之笔》。各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主管副职;市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教育局全体干部,各级校长、幼儿园园长;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近年来,在遵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稳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河北省文明单位、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唐山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农民工子女无障碍入学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致力于打造普惠教育。三年来累计投入1.7亿元新建、改造学校140所,提升办园办学质量,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致力于打造品牌教育。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奖励名师、名校(园)长和优秀学子,累计培育唐山市级名师9名(河北省级名师2名)、名校长7名、名校15所。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三年保持在70%以上,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在唐山各县(市)区中名列前茅,高考强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致力于打造开放教育。阳光燕山学校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校区合作实施了唐山地区第一个留美国际直通车项目,第二中学与韩国郁陵郡考察团共同搭建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平台,我市与北师大、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小学等知名学校达成合作意向,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多赢效果加速显现。
致力于打造平安校园。按照“育人环境保安全、民生工程暖民心”原则,深入开展了“校园安全攻坚月”行动,健全完善了安保队伍建设、应急演练、校车安全管理、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防控、危化品和特种设备管理等校园安保体制机制,提高了校园安全的防范水平和群众的满意度。
摄影:孙博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更多新期盼,对教育改革发展有更多新期待。接下来,我市将以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成立为契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再创遵化教育事业新辉煌。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遵化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遵化”名称的由来就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为世人传颂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故事就发生在遵化。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燕山书院,在当时的中国北方地区很有名气,是遵化教育史上的成功典范;遵化一中是清末首批公立学堂之一,原名省立第五中学,有110多年的历史,培养出了杨国梁上将、于泽民中将等一批国家的栋梁之材,曾创造出“三年两状元”的骄人业绩。
乾隆年间创建的燕山书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教育工作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战略意义、全局意义和政治意义,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在遵化落地见效,切实担负起打造书香遵化、再创教育辉煌的政治责任和历史重任。
大力实施“三名”工程 大力实施“名校创建”工程。分学段选树一批办学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学校,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业务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打造一批省市名校和特色品牌学校。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新培育省级城市示范幼儿园2所、唐山市级名校6所、特色品牌学校20所。
深入推进“名师培育”工程。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用足用好100万元教育奖励资金、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手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到2021年,新增市级骨干教师150名,唐山市级名师达到20名。
开展“名校(园)长塑树”工程。进一步完善名校(园)长培养计划,逐步探索校(园)长实绩考核上岗、竞聘上岗、调整交流、末位淘汰等制度,多渠道选拔、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校(园)长,塑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名校(园)长队伍。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坚定不移推动教育改革、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职业教育改革等政策措施,在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上求突破,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上走在前,在深化教育去行政化管理上见实效,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强化管理创新。市教育局要充分发挥行政领导、业务指导和政策引导的职能,加强教育系统日常管理,严管校(园)长队伍,严管教师队伍,加强学校管理。
扩大教育开放。要精准“引进来”,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广泛开展与京津地区名校的合作交流,引进更多国内名校入驻遵化。要坚持“走出去”,到京津或江浙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的教学模式。
创优教育环境 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通过强化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教育工作投入力度、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人人重视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性发展格局。
开展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围绕实现普及普惠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着力解决“入园难、入 园贵”问题,提高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2019 年达到 80%以上,2020 年达到 85%以上。
二是围绕实现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到2020 年全面消除大班额。投资 2.1 亿元,到 2021 年新建、改扩建城 区小学 6 所,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 24 所,切实解决“乡村弱、城镇”和“择校热”等问题。
三是围绕实现优质特色推进高中教育发展。加快实施高中扩容工程,积极探索遵化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制度化建设和融合推进模 式,加大教科研力度,摸索、完善走班制教学模式,不断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确保高考强市地位得到巩固。
四是围绕实现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坚持面向京津冀大市场,坚持加强校企合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学习借鉴京津等地发展职业教育的经 验做法,优化专业设置,培育特色专业发展。
五是围绕实现多元互补推进民办教育发展。结合我市教育发展规划,推出 一批重点项目,引进民间资本建设优质学校,打造民办教育品牌。
六是围绕实现精准扶贫推进帮扶政策落实。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救 助政策,职业学校免费就读,加强校企对接,组织推荐就业,实 现稳定增收。对我市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及时予以资助,确保他们顺利就读、完成学业。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落实随迁子女上学、考试的政策措施,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书香遵化,再创教育辉煌,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