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扣“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带领全村各族群众谋发展、促团结,塑造了“艰苦创业、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同心同德”的“惠营房精神”。
遵化市马兰峪镇惠营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河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指导员周建忠。任光阳 摄
抓党建,强化民族团结引领。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动民族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建设是关键。惠营房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置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真对待,坚持不懈地在村内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村干部带头搞好民族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作用,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仅落实在内部,同时也体现于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使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强建设,奠定民族团结基础。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并发动各族干部群众出工出力,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一是投入资金12万元,对村内主街进行重建、加宽及绿化铺砖等工作,共硬化道路1.5万余平方米,绿化带1万余平方米,村民出行更加便利。二是投入资金300万元,在村西新建党群活动中心,丰富了村民娱乐活动。对村内街道两侧、广场、游园进行绿化,种植乔木500株、花草灌木1.5万平方米,新建紫藤园20亩,实现村内应绿尽绿,非硬即绿。在主要街道、公共场所路灯安装达到100%。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照明设施维修、更换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基础照明设施后期管护机制,在确保村内亮化全覆盖的同时,加强照明设施日常监管,促进路灯及时维修更换,确保农村居民出行方便。积极开展美化工作,全面清除村内小广告等不良现象,在确保村内墙体整洁美观的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村庄美化工作。2021年以来,绘制民族团结文化墙3000余平方米。
强经济,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发展上,惠营房村主动了解各族群众的思想、工作、家庭生活状况,寻找民族团结工作的突破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村“两委”先后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村经济发展问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带动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巩固核桃、板栗、粮食、畜牧业等传统产业,努力发展旅游业、花卉绿植等特色产业。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制定出台扶持办法,发挥传统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产业。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和培训班,传授各种实用技能,村里积极联系资金、联系项目、联系人才,帮助村内产业升级,开展多种经营,使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成立“惠营房劳务服务队”,通过劳务输出,不仅实现村集体创收,也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强文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近年来,惠营房村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认真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了以建设文明村、文明家庭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惠营房村党建年会办得有声有色,会上评选出优秀党员、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荣誉称号获得者,通过培树典型,弘扬新风正气,凝聚发展正能量。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繁荣农村文化,全面开展“文化进农村”活动,加强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活跃农村群体活力和文化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大对村秧歌、锣鼓表演等民族文化的宣传,村内组建了40人的文化队伍,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惠营房村设有志愿服务队,全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现有志愿者50人,开展志愿活动30余次,为推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建设“书香遵化、富强遵化、生态遵化、文明遵化”贡献力量。
2021年与2022年春节期间举办灯展,村民通过敲锣打鼓,扭秧歌扇子舞等多种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吸引游客3万余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2021年国庆期间,惠营房村举办以“民族团结、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桂花节,桂花节展期20天,使游客们体验乡村美丽景色、传统文化,感受乡村变化。通过举办桂花节,实现促进民族团结、提高村集体收入等多重效果,被《中国审计报》、河北省审计厅官网、《唐山劳动日报》《唐山市直机关报》、遵化市委组织部“阳关频道”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通过举办多种活动,带动了各族群众共同增收,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
(来源:长城网)